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小刀娱乐网>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022年11月25日 投稿作者:admin 围观人数:322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1张

如果你手里的手机温度一下子达到了60度,你还能坚持不放手吗?

在夏天,制约手机使用的很多时候可能不是电池,而是手机的温度。以手机的CPU为例,一般来说CPU工作温度范围可以在25-75度,过高会重新启动或死机,而CPU的温度需要控制在不超过室内温度的30度以上,假设室内温度是20度,cpu就得控制在50度,但手机如果达到50度已经是一个很夸张的值,说不准会造成低温烫伤!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2张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能做出超大电池,超级快充的手机却不能做出一个在夏天绝对清凉的手机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手机发热的原因,总的来说手机发热的原因有五点:

  • 芯片工作产生的热量
  • LCD驱动产生的热量
  • 电池释放,充电产生的热量
  • CCM驱动芯片产生的热量
  • PCB结构设计导致的散热不均匀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3张

五点直接决定了手机不可能绝对清凉,再加上夏天高温的环境因素,手机发热不可避免,但是这并不是说厂商不能够通过装置来加速散热。本文将从3个方面展开介绍目前厂商所用的散热方式

1.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厂商常用的散热方案

3.夏天手机使用建议

可以往下划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物理学原理中热传递的三种方法包括: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

热传导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接触,能量的传递,热对流则是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造成流体从固体表面将热带走的传热方式,这种方式算得上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而热辐射就是在没有介质,无需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热传递的方式。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4张

我们要解决手机散热的问题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实现,但是这三种方式中热辐射显然在手机中很难实现,而且手机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对流其实也很难完成,主流厂商选择的都是热传导来为手机“降温”

散热材料和散热方式

目前最主流的散热方式是石墨散热片,它的原理就是把手机发热中心温度均匀地分布在一个二维平面上,以方便均匀散热,再加上导热的凝脂,直接将处理器表面热量传递到散热材料上,以此来保证手机内组件的正常稳定工作。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5张

这项技术出现得非常非常早,至少在Iphone 4s上就被使用了,而且由于其很轻,不会增加手机重量,本身也不会产生电磁波干扰,所以到现在还在被广泛应用。

金属背板方案也是厂商广泛使用的方案之一,这种方式就是在手机的内部加上一层金属导热板,将手机的热量传到金属导热板上,再传到机身的各处,从而保证手机可以处于正常温度。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6张

但是就像最开始说的那样,手机越来越薄,金属框的加入使得手机内可供空气流通的空间越来越小,单纯使用石墨烯不够用,需要更进一步改善散热方式。

于是又出现了导热凝胶/导热硅胶的散热方案,其实这个和电脑处理器和散热器中间的导热硅脂原理差不多,都是为了将热量能够更快的传导到散热器进行散热。

除此之外,热管技术也被厂商加以利用。热管是一种导热性极好的人工构件,常用的热管由三部分组成:主体是一根封闭的金属管,内部有少量工作介质和毛细结构。

处理器运算产生热量的时候,热管中液体就吸收热量气化,这些气体会通过热管到达手机顶端的散热区域降温凝结后再次回到处理器部分,周而复始效果非常好,但是相较于前面几种方式也要更加昂贵。

手机散热方法哪种好(手机发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小刀娱乐网  第7张

一般来说这样的技术只会用在高端机型,不过也有例外,比如Realme 真我Q3搭载了这样的液冷系统,可以说性价比超高,毕竟它还有着5000mAh的大电池。

发展到今天的手机散热技术其实已经不再是单独地使用某套方案,而是一套完善的整合手机散热系统,各个厂商也在不断的追求散热和体积之间的平衡,以确保用户的体验。

夏天手机使用建议

最简单的控制手机温度的方法就是少玩一点!当然如果做不到,那只能尽量这样了:

  • 随手关闭不必要的后台应用,尤其是开机自启动的
  • 避免长时间高强度使用,比如持续玩游戏
  • 避免边充电边玩手机,CPU模块与充电模块同时工作,会加重发热
  •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标签

解决,手机,散热,原因,方法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内容由技术导航发布,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具体内容可自行甄别.